无人机“种地”缺高人技术指导 闲置两个月

发布时间:2013-09-13      新闻来源:半岛都市报

   

        无人直升机,在大多数市民印象中,它们或许只会作为尖端军事装备出现在电影中,可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近日却出现在了胶州市李哥庄镇的田间地头,即将成为喷洒农药的农用工具。位于李哥庄镇附近的青岛鸿飞大沽河农场场主王兴迁,凭借5000亩的种植面积,赢得了政府扶持:一架价值20多万元的无人机。用无人机喷洒农药,保守估计每年能节省人力成本5万多元,但担心操作技术不过关,怕鼓捣坏了这稀罕物,守了俩月还没敢试飞,只能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。
  
  30万奖励,无人机花26万

  9月12日,记者前往李哥庄镇东小埠村,探访岛城第一架农用无人直升机的使用状况,在东小埠村最南头的一个农场里,记者见到了这架无人机的持有者,青岛鸿飞大沽河农场场主王兴迁。

  48岁的王兴迁是胶州李哥庄镇纪家庄村支部书记,在李哥庄镇东小埠村周边租了5000亩地,成立了一个家庭农场。

  青岛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负责人陈先生介绍,胶州市李哥庄镇鸿飞农机合作社在2013年被列为青岛市农机示范基地,财政部门和农机部门联合拿出30万元作为农机补贴,为了贯彻财政部门提出“以奖代补”的相关政策,农机局要求30万的财政预算中买机器的资金必须超过15万。陈先生说:“王兴迁购买无人机和专门运送飞机的面包车花了26.8万,剩余的补助还将陆续到位,其中包括培训。”

  不损庄稼,效率提升80倍

  宋学凯今年刚满20岁,见到记者时他刚刚从农场办公大楼的建筑工地上下来休息,用不了多久,小宋将会成为青岛首架农用无人机的操作员。王兴迁说:“这种高科技设备还真需要年轻人操作,但是现在大学生都出去了,不愿意留在村里,好不容易找到小宋这么个踏踏实实干活的小伙子。”

  看到记者前来采访,宋学凯小心翼翼地把无人机从农场办公室里搬出来。宋学凯介绍称,这个农用无人机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高,以前10亩蔬菜喷洒农药,一名工人干的话,至少需要1天半时间,但使用无人机喷洒,最多只需10分钟就够了。更重要的是,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能大幅度降低对农作物的损坏,因为地面设备必须有人拿着喷头走在田地里喷洒,那样很难避免由于不小心而损毁农作物。

  载10公斤,一次飞20分钟

  记者仔细观察了这架无人机,这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直升机航模与农药喷洒机的结合体,飞机身长2米左右,旋翼展开约长1.6米,与普通航模不同的是,这架无人机下面固定着一个白色半透明的塑料箱子,在箱子下面有两根长约一米的喷头,喷头可以展开,也可以自由调整喷洒角度。无人机所到之处,旋翼快速旋转让农作物的叶子全部翻动起来,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叶子上下两面都能被打上农药,即使有虫子藏在叶子下面,也很难躲开,效果丝毫不亚于人工喷洒。

  宋学凯介绍说:“飞机最多能带10公斤左右的农药,共有16节电池保证续航,一次起降可以飞20分钟,由于携带的农药都是没有稀释的高纯度农药,喷头喷出的雾状农药面积很大,20分钟就可以喷洒20亩,效率是传统人工喷洒速度的80倍。”

  由于一季农作物要喷多次农药,而地面机械化的人工喷洒速度较慢,所以在王兴迁的农场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喷洒农药的农民,而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,不光效率提高了,每年光人力成本就可以省出5万多元的费用。

  操作不精湛,闲置两个月

  在为无人机专门准备的一个小房间里,原厂配备的16节电池全都没有拆封,更没有充电,即使宋学凯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操作技术完全没有问题,但王兴迁还是不放心。由于缺乏具有高学历专业技术的人才,王兴迁的现代化农业推广战略屡次遇阻。

  宋学凯介绍称,以最近准备试运行的喷药无人机技术为例,学会最基本的飞行操控只是皮毛,更关键的技术落在无人机的日常维护和维修上,在年轻的高学历人才极度缺乏的农场里,宋学凯需要担任操作员和维修工双重角色,这就需要他精通多方面的技术,而在前往珠海培训之前,小宋的相关知识还停留在物理课本上。

  宋学凯说:“真希望我那些小学同学、初中同学们在考上大学后,能够有人回来,哪怕只有几个人回来也行,一起好好建设我们自己的村子,发展自己的家乡。”

 

一览通用航空英才网     编辑


 

打印】    【关闭
分享到: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
技术电话:0755-86153989  销售电话:400-884-1001 客服信箱:elanw006@job1001.com